韩城昇隆公司:在韩城读中华史圣司马迁
公元前91年,悲愤中的司马迁完成了旷世巨著《史记》,不久后溘然长逝。
《史记》,原名《太史公书》。它以纪传体通史形式,记录了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漫长恢弘的历史,为二十四史之首。其作者司马迁,被尊为“中华史圣”。
可在当时,司马迁及其著作并无此等盛名。他为李陵仗义执言,为当权的汉武雄主所不容,因此而受宫刑之辱,为一时的流俗之人所不齿。汉武帝刻薄寡恩、滥刑嗜杀,满朝文武,多为阿谀奉承之辈,少有铁骨铮铮的士人,所以当时亲故唯恐惹祸上身,不敢再与司马迁亲近。选择宫刑而非死刑,不是他贪生怕死,而是深明大义。《史记》未完,死不瞑目。《史记》写就,藏之名山、传之后世,方肯舍弃一己之微躯,而将史家的判断与才智贡献于后世!
史家再无伟丈夫司马迁,史记从此同日月而齐光。
生前放眼九州大地,死后归葬韩城一丘。随着伟大著作《史记》的流传,司马迁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后人重视,司马迁墓葬的规格也逐渐提升。先是衣冠冢,然后是西晋永嘉时期的司马迁祠墓,后来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,蔚为大观。今日的司马迁祠主要格局由清代奠定,现存建筑亦多为清代所建。
芝川有河,古名陶渠,因汉武帝采灵芝之事,改名“芝水”。水上有桥,名曰“芝秀”。过了石桥,见一座匾书“汉太史司马祠”的古牌坊。此地即是司马迁祠。
前方有长长的司马古道,石板铺就,千年沧桑,过客无数。长期以来,是连接韩城与长安的重要通道。多少长安名利客,去时带着憧憬与理想,尚未预料今后的世路坎坷。古道侧有一写着“高山仰止”四字的木牌坊,以赞誉司马迁的高德懿行。通往司马迁祠墓便是庄严肃穆的“朝神道”,共九十九级台阶。九为数之极,九十九级的台阶数代表最高礼制规格。“朝神道”上有两座山门,一个上题“史笔昭世”,另一个有对联“圣人光道统,汉史竞经文”。其额书为“河山之阳”,即《太史公自序》中司马迁出生之地,也因此是其归葬之所。司马迁德参天地,光耀古今,上承前贤遗志与春秋大义,下启史家笔法、赓续中华文脉,足以配上“神”之名,也使得韩城成为神灵安居之所。
祠墓的院落居于最高层,门额上有如椽大笔“太史祠”三字,遒劲古拙,自有风骨。山川如雄姿,风雨似言语;文章终不朽,古祠护威灵。东临黄河,浩浩汤汤;西有梁山,屹立北方。汉武雄主,生前威风凛凛,生杀予夺全在一言之中,一司马何足挂齿;死后千年,司马迁祠傲立,道德文章终究彪炳日月,一汉武不过凡夫。
跨进大门,古柏参天,庇荫后人,香火不断,青烟袅袅。献殿牌匾所题的“文史祖宗”代表着后世对司马迁历史地位的至高评价,它源自于人们对古老文明与不朽风骨的由衷敬仰,根植于我们面对崇高人格与伟大灵魂感到的灵魂震撼。穿过献殿,便是寝宫,此处正是司马迁塑像供奉之处。
让我们细细端详这尊塑像。司马迁身穿红锦袍,美髯飘飘,双目炯炯,坦然直视。相传,司马迁夫人擅长绘画,曾为其夫画过多幅肖像画。宋代塑像之时,由后人献出,匠人依画像而塑,它所表现的正是司马迁的真实神态。“诟莫大于宫刑”,不过是时俗的偏见。最大的羞辱莫过于屈己而为阿谀逢迎之事,最丑的姿态莫过于蝇营狗苟、溜须拍马。历史,在此处战胜了强权;时间,在这里彰显了正义。两千年似梦,一丈夫如神。江山有幸留存胜迹,我辈登临凭吊英魂。
在韩城,读史记,读中华史圣,读绝不屈服的傲立风骨,读深沉厚重的历史关怀,读到触情处,叹息连连、青衫泪湿。继而,向司马公叩首礼拜。先贤的躯骸已经“托体同山阿”,但精神不亡、后继有人,今人要以其操守风骨为做人做事的尺度、高悬碧空的明镜!(姬泊宇)